33建筑网 切换地区
首页 历史 我的 发布

建筑 是可以阅读的

2019-11-01 16:02:32  人气:248

“走进这里,不会写诗的人想写诗,不会画画的人想画画,不会唱歌的人想唱歌,感觉美妙极了。”

这是1933 年仅仅在上海停留了8个小时的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,对武康路的美景油然而生的诗意赞美。这绝不是萧伯纳一个人的慨叹,而是近百年来所有认真“阅读”过这些老建筑的人们的心声与共鸣。

认识一座城,往往要从认识它的建筑开始。徐汇的建筑,尤为殊胜。衡复风貌区,上海中心城区规模最大、优秀历史建筑数量最多、历史风貌格局最完整的风貌区,这里有中西合璧的乡间别墅,有藏于短小马路中的孪生法式花园住宅,有带巴洛克神韵的西班牙式公寓,被誉为“居住建筑万国博览群”。徐家汇源,这里拥有天主教堂、藏书楼、观象台以及徐汇公学旧址等众多百年建筑,既是国人“最早看西方”“西学东渐”的物证,也是海派文化的发源地。在迈向全球城市卓越水岸的徐汇西岸,近代工业建筑和风貌遗存正在这里焕发新的生命力,未来还将呈现20多个建筑风格各异的艺术场馆群落,海派艺术的国际视野、中国文化的当代价值在这里被发掘、被传播。

这些优秀的历史建筑,组合连缀成历史的碑林、文化的长廊、凝固的乐章,是绵延不绝的时代见证。它们就像一篇篇饱含情感和哲理的文章,等待我们去翻阅、去研读。

今天,我们该如何来阅读建筑?

保护是阅读的前提。对建筑的保护既要创造性地活化建筑本身肌理,还要把建筑的故事讲好,让建筑长久地承载历史、涵养文化。我们传承和弘扬城市文脉,秉承微设计、微更新、微治理和生态修复、城市修补、管理修正的理念,明确了减建筑容量、减人口总量、减过度商业,增公共空间、增绿化面积、增文化功能的原则,首创社区规划师制度,更专业、更精细地推动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有机更新和活化利用,精心保护好每一栋房子、每一条马路、每一个街角、每一处风景,提升风貌区形态、业态、生态和文态品质,让建筑可以阅读、街区适合漫步、公园最宜休憩、城市始终有温度,为全球城市历史风貌保护和活化提供“衡复样本”。

体验是阅读的关键。为了更多的建筑被更多的人阅读且更“易读”,我们探索了许多新方式。你可以享受“零距离”阅读,亲历建筑现场、走进名人故居,利用AR增强现实技术,通过扫建筑细节部、扫图片、扫视频来阅读建筑,回溯名家与家的记忆;你也可以体验新科技阅读,以VR全景读城方式阅读那些难以进入的建筑,并以特色建筑幻影成像、三维动画解构建筑、电子墨水墙互动阅读等方式更加直观地了解街区老洋房的风貌;你还可以尝试“微游式”阅读,由老房子爱好者引路探秘,以向导的角度为你讲述建筑的百年风云。

徜徉于风貌区的大街小巷,那些夏荫冬寂的梧桐树,那些流连驻足的有心人,都能令人真切感受到,建筑不是冷冰冰的空壳,它们有生命、有灵魂、有温度。尤其是名人故居的保护和开放,既是对优秀建筑的用心留存,也是对历史文化的最高致敬。巴金、黄兴、张乐平、柯灵等一批名人故居,已经成为上海最富底蕴的文化名片之一。

建筑,是可以阅读的。建筑,是需要阅读的。我们期待借助这本图册《梧桐深处:建筑可阅读》,亲临这些老建筑,在武康大楼这艘“巨舰”里驻足,在徐家汇藏书楼的回廊书架下盘桓,仔细读一读这座城市的精神和品格,领略这里的城市记忆和人文历史。

声明:频道所载文章、图片、数据等内容以及相关文章评论纯属个人观点和网友自行上传,并不代表本站立场。如发现有违法信息或侵权行为,请留言或直接与本站管理员联系,我们将在收到您的信息后24小时内作出删除处理。